人生就是不停地試誤?我們都太怕犯錯

3/11 禮拜三的時候回去台大電機系「大學部實習專題課程」演講,分享關於當初在實習的一些經驗與想法之後,回來之後覺得有很多延伸的思考。如果你是符合以下症狀的人:

  1. 對於未來沒有任何想法
  2. 不知道自己除了唸書之外還能幹嘛
  3. 找不到目前做的事(工作/唸書)的意義

歡迎你花個 5 分鐘聽聽我的想法,並且發表你的想法(或是寄信給我),我會很樂意跟你討論!


電機系實習專題演講

當天晚上下著小雨,我撐著折傘走回一年不見的電機二館,看到教室還鎖著,就先去活大吃了個飯。回來的時候已經是 18:20,離上課時間還剩 10 分鐘,不過本來就不大的教室依舊門可羅雀。修課人數大概 25 人,但是現場出席這學期第二堂課的,有填簽到表的大概只有 60%。

其實我也不會覺得有哪裡奇怪的,因為自己以前也是會蹺課,但是對於這種有學長姊回來分享的活動倒是很熱衷參與。不過仔細想想,我們三個主講者(還有呂懷哲跟林小晴)都是有加入創意創業學程的,本來就跟電機系的大眾取向比較不一樣,也所以當天還有三個大四的學弟,分別在聯發科、台積電、台達電實習兩個月。也許是 target audience 不對吧,可能回創創分享比較實際haha

從去年開始,受黃鐘揚教授的推薦跟張時中教授的邀請,有幸回到母系跟學弟妹分享自己在實習路上的經驗,一直都在思考怎麼樣才能帶給大家價值。其實我覺得單方面的演講能帶給聽眾的價值終究有限,很多問題都是需要討論特定狀況的,所以我也一直鼓勵大家在結束的時候可以來跟我們聊聊,不過今年的熱絡程度好像還不如去年就是了。

Anyway, 這不是我今天想要談的重點。

學會創造價值

實習做的內容,跟在學校學的,有沒有關連?學長你在實習時所需要的技能,真的是進去才學的嗎?

在各個分享結束的中間,還有最後半小時的座談時間中,這樣的問題被問了三次,算是大家對這個問題非常在意,同時也覺得沒有聽到滿意的答案。

在還沒有實習經驗之前,對實習的想像是模糊的、不清楚的。但就我現在對實習的瞭解與想像,

  • 大公司:雜事。頂多讓你做 automation, testing
  • 小公司:更多雜事! Android -> Web Front-end / Back-end, 從工程師做到 marketing 都有可能(只要你想)

當然我這麼說有點簡化了啦,也是有很多其他我沒看到的面向。但是會有這種現象當然是有原因的,想探討的可以再私下討論。不過我想表達的是,有時候你真的很難預先知道實習的內容是什麼,最重要的是 be open-minded 並且為你自己還有公司 創造價值。同時你也不需要畫地自限,覺得「我就只是個實習生」,其實你可以做得更多、更好。

我們都太怕犯錯

那天跟一位前輩(Ofa 大大)在聊,覺得我們有時 很怕犯錯,怕選了一條不對的路之後就會從此一敗塗地、無可挽回。像我本身就算是一個非常負面的例子XPP。真要說的話,我一路上遇到非常多「意外」與「失敗」,像是:

  1. 研究所沒考上,延畢想說再考一次
  2. 暑假接觸了新創實習,覺得太有趣了
  3. 想說要不要出國留學 + 工作
  4. 決定暫時先當兵 + 在國內工作累積實力,之後另謀機會出去看世界
  5. 思考役畢要進新創 or 大公司
  6. 第一份工作在半年後辭職,因為想要更快速累積自己軟體工程實力,另尋其他機會讓自己成長

老實說,因為我現在也還沒有達到「社會定義中的成功」,相反地,我其實算是走在一個「非典型」的路上,所以我也沒有資格去說怎麼樣做才是對的,充其量只能說我算是踏實地走著我自己選擇的路。但是我完全不會覺得怎麼樣,可能算是樂天派的吧!

你問我害不害怕?

廢話!老實說我自己都怕的要死啊XPP

但我不會因為害怕做錯決定,而不去選擇自己相信的決定。

不停地思考著自己的熱情在哪裡,並且追尋著自己的熱情去完成想完成的事,這就是我的生存之道。就算會因此過得比較辛苦也在所不惜、甘之如飴。

我想說的是,其實你真的不用那麼害怕犯錯/失敗,很快你就會瞭解到 就像 Google 模式 (註1)中提到的:

如果你的格局夠大,你很難徹底失敗– Larry Page, Google CEO (當然,他是說英文)

而且,有些事情你要真的踩過雷,才會完完全全地知道下一次絕不會再犯了,這跟你看了一本書或是一篇文章(像是本文章…)所得到的體會是完全不同的。

你需要測試與嘗試

剛好這幾天,原本想要瞭解 testing 該怎麼做的 best practice 才去圖書館借書的,沒想到借到了一本探討工程師的職涯規劃與人生議題的好書。書中提到一個例子,

人要不停地評估自己的價值。我以前,每半年就去找一次工作。其實,我並不一定真想換工作,只是每半年就去面試,從而測試自己的價值。我知道,可能有些公司的 HR 都挺恨我這樣的舉動,因為浪費了他們的時間。– Google 測試經理 段念

讓我大大地表示贊同。因為剛好最近在求職,在整理履歷的同時也不停地檢視自己過去創造了什麼價值。在陸陸續續的面試過程中,除了技術問題被電很慘以外,也是越來越能流暢地跟面試官瞎掰說出自己的想法,以及想追求的事情。

(以下為粗略地類比,有誤請鞭小力點…)

有接觸 startup 的朋友,小弟覺得在人生的道路上, MVP(最小可及產品)Agile Software Developement(敏捷軟體開發) 很可以用來作為人生方向的參考。

MVP part - 首先在面試的時候,不是落落長地跟面試官說你家族怎樣怎樣,而是把你能提供的價值簡單明確的表達出來,同時也要讓面試官看到你的 potential。Agile part - 再來就是,時時地依照自己的興趣、發展,持續更新自己的履歷。不管是去看自己的 dream job 的 job description 中,自己還缺哪些技能,盡快補足;或者是去請教在那個位子上的前輩,如何準備自己,都是很好的。

Follow Your Heart

最後,我有個理論,叫做「蘿蔔坑理論」。

我認為每個工作都是一個蘿蔔坑,但我覺得現在看到的是,很多人在這個坑裡待的不快樂,總是喊著「外面的坑比較爽」(別的工作比較好)。我很不能理解這種行為,如果以社會總體利益最大化來考量,應該是每個人都去待在他最想待的坑(做他最想做得工作)。因為你在這待著不爽,別人也進不來,這樣你卡我,我卡你的,大家都不開心,別讓聖文你我不開心嘛!

也許這樣有點太簡化問題,我其實也只能告訴自己要去追求自己想做的,想表達的是,外面的世界還很大,不是一定要做什麼事情才有辦法獲得最終的快樂。極端地說,不管做什麼事情,只要願意努力去做,應該是不至於讓自己餓死的。

所以,勇敢地追求你的心吧!

希望以上的論述,可以帶給看完這篇文章的你,更多的勇氣與熱情。

最後,還是要說,我對於各種價值觀都表示尊重,這只是我選擇的道路,沒有對錯,而這也成就了我自己。我沒有標準答案,也不覺得它存在。只是希望能夠在有生之年,寫出一些能夠賦予別人力量的文章,甚至讓一些人有向前的勇氣與熱情,那就是我最欣慰的事情了 :)


有很多想法想要交換嗎?歡迎你在下面留言!(或是寄信給我),我會很樂意跟你討論!

註1:


其他相關